close

reader_final-(3).jpg    這部電影我從開拍的時候就一直持續在注意,在溫斯坦的魔掌之下,似乎注定了多舛的命運。首先是女主角橋不定的問題。史蒂芬戴爾卓的首選是凱特溫斯蕾,但凱特溫斯蕾的檔期給了老公的《真愛旅程》。後來只好找來了合作過的妮可基嫚,等到妮可基嫚拍完《澳大利亞》,卻變成大肚子。到最後這個角色又回到了凱特溫斯蕾手中。
    拍攝過程中,由於年輕的David Kross未滿18歲,因此工作中斷了一段時間,等到David Kross滿18歲之後,才有辦法和Kate拍親密的鏡頭。此外,兩位大導演製片Sydney Pollack和Anthony Minghella在電影完成前相繼過世。
    飽受阻礙未能如期完成的《我願為你朗讀》,卻在惡魔溫斯坦的壓力之下,必須於獎季前上映。在電影裡面,其實可以看出來匆促的後製造成的粗糙感,這是Stephen Daldry前兩部電影難以察覺到的。

    「我願為你朗讀」那段看得我老淚縱橫。小說是約莫一年前看了前兩章,留著第三章待電影看完再補。兩者相較,可以發現電影將重點放在個人生命和愛情,而兩個人的關係在鏡頭之下,也的確超越了小說的文字。小說另外的兩個重點是國家機器與轉型正義的探討,這個部分還接上了男主角的家庭關係。小說之中,男主角詢問的對象並非是他的教授,而是他的父親。簡單來說,電影在小說第二章,也就是法庭戲的部分,沒有把小說的主要架構具體而微的展現出來,我們看到的只是男主角對Hanna的凝視與掙扎。

    小說的寫法並不高明,除了箇中的秘密顯而易見之外,用了非常多論述來支撐牽強的劇情。我相信Hanna在秘密和終身監禁之間的抉擇是最教人不解而無法同理的,小說中也舉了其他例子,如性向,但兩者之間的類比性極低。這個部分讓我想到《人性污點》,雖然是有點拍壞的好電影。

    從舞台出身,Stephen Daldry對於演員與氛圍的掌握自然有他一套。比較讓人訝異的是Stephen Daldry的剪接,在鏡頭與鏡頭的組合上,有一種穩定而明暢的節奏感。Hanna的房間配置很讓人意外,完全在隔間與隔間就有情緒和距離。

    大編劇家David Hare還是好厲害。

    Kate金球用這片報女配實在是...,鏡頭根本都站在她這一邊,不過沒差啦,這樣演就是要拿獎了。之前在PTT看到有人說Kate每部戲的演法都差不多,真希望有人推薦那個人看一下《王牌冤家》、《真愛旅程》和《我願為你朗讀》,是哪裡有差不多。梅莉史翠普現在的入圍都是靠人緣(雖然奧斯卡也是在比人緣),他現在的演法只適合《穿Prada的惡魔》那種扁平角色。反倒是David Kross和Ralph Finnes可以報男配,尤其Ralph Finnes的戲份很符合男配(雖然現在沒在管這個的),而且說實話演得比入圍的一半以上都好,畢竟這是他的拿手戲路。

    很好看的電影。大衛芬奇要看一下,觀摩人家時間的重量是怎麼拍的,悲傷是怎麼拍的,人與人之間的擦撞是怎麼拍的。鑽石廣告只能騙到少女心啊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nka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