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 Tennis Magazine的專欄作家Peter Bodo在最近一篇文章裡面創造了一個新名詞 — The Young Huns — 用來稱呼從今年初開始如春筍般冒出頭來的年輕球員們,包括Milos Raonic、Richard Berankis、Bernard Tomic、Alexandr Dolgopolov和Grigor Dimitrov。這些球員在球風和打法上雖然沒有什麼共通處,但身上卻都留著東歐的血液。

        攤開年紀,其實Bodo自己也知道把已經22歲Dolgopolov跟其他人放在一起有點怪異,畢竟嚴格來講,他算是和Murray、Djokovic同一個世代的選手,但他認為,這些年輕球員同時在2011年澳網有所突破,標誌著一股新興勢力已然成形。

        Bodo覺得這批球員也許在天分上無法跟過去著名的世代球員相較,比方說美國黃金世代的Pete Sampras、Andre Agassi、Jim Courier、Michael Chang,澳洲霍普曼世代的Lew Hoad、Rod Laver和Ken Rosewall。但比起晚近參差不齊的New Balls世代,整體的素質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(他提到Nicolas Lapentti、JMG這些至少一般人還聽過的名字,我看他應該也忘了還有Mariano Zabaleta這號人物存在)。

new-balls-please.jpg

1. Alexandr Dolgopolov(綽號The Dog)
        我只看過今年他和Murray在澳網的比賽(畢竟我是穆雷控)。整體打法非常紅土,腳程快跟球跟得很緊,切球還不錯(可是有必要切那麼用力嗎?),沒有一般紅土打法球員那種切球速度慢又沉不下去的問題(Nadal就是個很好的例子),不過話說回來現在的場地平均而言彈跳都滿高的,有沒有攻擊性或戰略性的切球其實沒那麼重要。我個人沒有非常看好他,畢竟這類選手每年都會跑出幾個。

joven-promesa-Alexandr-Dolgopolov.jpg


2. Milos Raonic

        完全沒看過他的比賽,最近他拿Title才知道這個人是誰。已經過了大學瘋網球的時代。身高那麼高又是北美的球員,應該可以合理假定是走Sam Querrey的路線(明明沒看過要這樣胡說八道嗎?)。作為網球選手,就像網路遊戲一樣,有些點數是先天就點好的,這麼高就是等著受傷。

b4e96016419c9de80a4593db04e8.jpeg


3. Richard Berankis
        Mr. Bodo,不要為了湊字數硬拉前面兩個人進來好不好。從Richard Berankis開始才叫做萬眾矚目(萬眾就是指我自己)的小將吧!我對Richard Berankis沒有很熟,依稀覺得他像是年輕版的Hewitt,腳程很快,身高有點不夠。看他打澳網的時候站位靠得很前面,擊球點很早,應該屬於比較攻擊性的球風。

berankis.jpg


4. Grigor Dimitrov(My personal fav.)
        這傢伙應該是新生代第一把椅子吧!打法跟Roger Federer非常相似(根本就是一樣),不過還太嫩,常常在場上跌得東倒西歪,經驗這種東西是需要累積的。前教練Peter Lundgren讚揚他比同年齡時的Roger打得更好。09年受到傷病困擾,10年重新出發,和Peter Lundgren分道揚鑣後成績大爆發。私底下應該也是個三八鬼,畢竟跟Dima Tursunov那麼熟的話...

grigor-dimitrov-rotterdam09d1.jpg

grigor-dimitrov-wilsonfacebook10a.jpg


5. Bernard Tomic
        澳洲重點栽培對象,才18歲就已經連續三年拿外卡在澳網出賽(犯規),至少都有打進第二輪。打法還很青少年,身形也太過單薄,不過手感和球場的空間感很不錯,算是未來值得期待的新秀。

Bernard_Tomic-420x0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nka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